科创梦想,节效未来
INEWS / 新闻中心

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正在发展中,为克服国外卡脖子而努力着

来源: | 作者:合肥科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| 发布时间: 926天前 | 567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酷炫的“外骨骼机器人”、高温消防机器人、意念控制的“巧手”、穿梭移动的“物流机器人”...在刚刚结束的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上,一系列科技体验秀展示了机器人产品和前沿技术,同时也让观众感受到了机器人融入万千行业所带来的变化。

机器人被誉为“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”,其应用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端制造水平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标志。积极拓展行业应用,行业不断发展创新。中国的机器人产业正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,机器人行业的新生力量也在掀起行业的新热潮。

1.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正在崛起,安装数量是欧洲的两倍。

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公布的数据,去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约占全球重型工业机器人的一半,新增装机量约为欧美工厂的两倍。中国越来越意识到,现在很多劳动力不愿意在工厂工作,而是更喜欢一些更灵活的行业。随着廉价劳动力的不断减少,工厂需要与时俱进,安排更多的工业机器人来缓解这些变化带来的压力。

随着中国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,国内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幅增加。然而,随着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下降和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,以前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退,但劳动力成本却在逐年增加,这导致对工业机器人等劳动力替代品的需求越来越大。此外,新关疫情爆发以来,我国采取了适当的措施控制疫情,因此接下了世界各地的订单,间接带动了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。

2.为了弥补劳动力市场的缺口,中国增加了工业机器人的部署。

联合国预测,明年,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。根据联合国的预测数据,中国20-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可能已经达到顶峰。由于中国老龄化和低出生率,2030年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可能会大幅下降。

中国工厂通过加大工业机器人的部署,可以弥补劳动力市场的缺口,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劳动力订单转移的风险。

许多经济学家认为,目前,中国的劳动力不再快速增长,中国不能再依靠不断增加的劳动力来促进经济增长,因此自动化,这种可以提高工人生产率的方法成为了一种可靠的方式。

制造业在萎缩,服务业在扩张,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愿意去工厂工作。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,2021年中国制造业就业人数为1.47亿人,比2012年减少2200万人,而同期服务业就业人数增长32%,达到3.65亿人。

除了缓解劳动力压力,自动化还可以提高中国工厂的高端制造能力,因为高端任务需要更高的精度,这是机器人的强项。

3.人数减少了56%,生产能力提高了50%,自动化使生产力猛增。

4.中国的机器人制造还有短板,但正在迎头赶上。

机器人在智能制造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。目前,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。但是在制造领域,我们经常会遇到被国外卡住的情况。在世界范围内,有四家企业垄断了工业机器人市场,分别是发那科、abb、库卡和安川电机,它们占据了全球机器人市场50%的份额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这些公司都被美国公司投资或收购了。有了芯片领域的先例,中国也坐不住了。

为了改变这种困境,从2015年开始,我国正式提出要啃智能制造这块硬骨头。其中,中国企业主要受限于机器人领域三个核心部件的生产,即控制器、减速器和伺服电机。因为没有开发出来,只能花大价钱从国外同行那里买零件。以谐波减速器为例,日本HD公司卖给其他公司的价格在2000左右,而卖给中国的价格高达6000以上。

机器人对中国的产业升级至关重要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许多年轻人更喜欢在写字楼工作,他们不再愿意从事繁重的重复性工作。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总的来说,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水平越来越强,应用已经极其广泛。但未来仍需继续扩大优势,弥补短板,在成为使用大国的前提下,争取尽快成为工业机器人制造强国。